1. 主页 > 鉴定百科

医疗事故鉴定有哪些程序和流程(最新参照)

医疗事故鉴定是一项严肃而重要的任务,旨在确定医疗事故的责任方和原因,为患者和医疗机构提供公正的判断和解决方案。在整个医疗事故鉴定过程中,鉴定组需要使用专业术语和严谨的语言来描述他们的发现,清晰地描述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

医疗事故鉴定有哪些程序和流程(最新参照)

医疗事故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流程如下: 

1、受理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接受医疗机构或患者提出的申请,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定。

2、组成鉴定组: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根据医疗事故的类型和涉及的学科领域,选取相应的专家组成鉴定组,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3、开展调查:鉴定组通过查阅病历、诊断报告、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记录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医疗记录,进行现场调查和询问相关医务人员和患者,了解医疗过程中的具体情况。

4、组织听证:在鉴定过程中,鉴定组会组织相关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听证,就医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质证和辩论。

5、分析评估:鉴定组会对所有的证据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哪些证据是可靠的和具有说服力的,为得出结论提供依据。

6、撰写鉴定报告:鉴定组将所有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进行整理,撰写成医疗事故鉴定报告。

7、审核批准:医疗事故鉴定报告需要经过鉴定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确保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8、告知相关方:经过审核批准的鉴定报告会告知相关方,包括患者、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相关部门,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医疗事故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流程如下

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二十条,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第二十一条,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必要时,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

第二十二条,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总之,医疗事故鉴定是一项严谨而细致的工作,需要鉴定专家严格遵守程序和流程,确保得出公正、准确的结论,为患者和医疗机构提供公正的判断和解决方案。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联系我们

致电:400-1369-139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希胞生物网二维码